新闻资讯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文章详情
成都蜀绣的最高境界“三异”
蜀绣的最高境界便是“三异”,也就是双面异形绣。譬如,一幅绣品,正面是熊猫图,背面却是少女出浴图,令人惊异。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面虽拥有迥异的画面,但其实是有关联的:两幅图的轮廓不大不小,正好重合。“三异”不仅很难设计,更难的是制作过程中,对绣工技术和耐心的考验。需要绣工先绣好其中一面,当绣另一面时则需要平行于绸面施针,保证针不破面,还要将另一面留下的线头全部遮盖住,达到令人无从察觉的程度。不禁感叹绣工的技艺着实高超。
在古代,绣工多为男子,因为不必担心家中的琐碎之事,因此男绣工的技艺通常都比女绣工的技艺高超。而且蜀绣中的一百多种针法,到现在仍能被熟练运用的也才区区三十多种,这不禁让人对这门古老技艺的即将失传感到惋惜。
成都的蜀江锦院里展列着很多蜀锦制品,有的极具异地风情,有的极具本土气息,有的更是二者结合,例如:镶有蜀锦的抱枕,绣有蜀绣图案的丝绸服饰等等。很多人认为蜀锦和蜀绣都是过时的东西,其实并不然,这些古蜀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蜀绣、蜀锦的与时俱进,它们既保留了蜀锦和蜀绣的原汁原味,又正好突显了每件现代饰物的独到韵味,二者相映成趣,正好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嘛!
在古代,所有的织锦作坊都备有专门织制蜀锦的机器——大花楼木质机。每一台织锦机都是有一千多个零件构成,光是组装机器就绝非易事。最令人瞠目的是由9984根蚕线组成的经线部分,密密麻麻的排布而成。另外,扣纬线的竹扣也是由980多个很小的竹扣组合而成,成语“丝丝入扣”就是从这里来的。蜀江锦院的织锦间里就陈列了四台大花楼木质机,其中一台青色的织锦机则是晚清时期的文物,现今仍能使用。这样的古董级织机目前能够使用的仅存三台,除蜀江锦院的这一台外,一台在四川省博物馆展,另一台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不得不提的是,之所以一幅蜀锦能卖到天价,是因为织一幅蜀锦光准备工作就得花上四个多月时间,在织锦的过程中,拽花工一提线,织手一投梭,才算完成一步,如此重复一百六十多步才换来一厘米的蜀锦,所以亦有一个成语叫作“寸锦寸金”。锦工这样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最多也就换来几厘米蜀锦。有时若其中一根蚕线断掉,还要花上几个小时来找寻断线处,然后方才能继续。因此一幅锦的从准备到完成至少需要半年多,且技艺精湛,故弥足珍贵。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锦工绝非易事,锦工的学习时间至少要五年。而且入门第一堂课就是学着如何组装织锦机和学会打七个半结。而这七个半结有两最,“一最”是最奇怪的结,就是那个“半结”,其实就是由一根绳打成,专门用来固定机器所用;“二最”则是最精细的结,就是接断了的蚕线用到的一种打结手法,它要求在剪掉接线头之后摸上去就跟一根线一样。但是现今仍能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人也不出五个。
当代人不仅仅要努力向前发展,也同样要回头拾起老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