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文章详情
一万多个日夜的磨练后 他终于成了蜀锦第一人
贺斌,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四川省“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省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1982年开始在成都蜀锦厂从事织锦工作,2002年加入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从事蜀锦织造30余年,掌握蜀锦手工织造全套传统技艺,是80岁以下掌握蜀锦全套手工技艺的唯一一人。
别看贺斌现在是是80岁以下掌握蜀锦全套手工技艺的唯一一人,但当年他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没少挨师傅的骂。“前三个月是不能碰织机的,只能一味的练习给丝线打结,三个月后开始学习挽花、投梭的手型。”贺斌说,每一个人开始学习蜀锦织造的时候,练挽花要练三年,练投梭也要练三年,半点儿马虎不得。
“过去,蜀锦织造的工序是有精细分工的,负责挽花的只挽花,负责打芋的只打芋。”贺斌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老织工只会其中的部分织造工艺,然而贺斌并不满足于一项工艺。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对蜀锦传统图案的探索、3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的磨练,他终于掌握了全套120多道蜀锦手工织造的传统技艺。
掌握120多道蜀锦手工织造技艺是什么概念?一幅蜀锦的完成,要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木、装机、织造等一系列工序,而每一道大工序,又包含有无数道小工序,若要把所有流程一一列举出来,竟多达120多道。就拿“织造”来说吧,看似不过一个梭织的过程,但其涉及的技艺却相当庞杂,打节、打竿儿、拉花、投梭、转下曲、接头等等,若无十足的耐性和对手艺的热情,完成起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贺斌,就掌握了蜀锦手工织造的全部工艺。
不仅如此,近年来,贺斌一直致力于寻求技术突破,对传统的蜀锦手工织造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2000多年来,蜀锦的纹样从来只有20厘米见方,颜色也多为5色以下。然而,贺斌却凭借创新作品《蜀竹彩韵》突破了蜀锦的技术禁锢——单页纹样不仅尺寸有60厘米×100厘米,还采用蜀锦的“小梭挖花”技术,让作品颜色多达12种。
不仅是技术突破,贺斌还在蜀锦传统手工制造技艺中,大胆的引入了数码技术。贺斌说,《蜀竹彩韵》仅是纹样设计定稿,他就花了4个月。然而,要把设计稿从工艺美术画变成织锦可参考的“花本”,需要的时间更长。“以前20厘米见方的图案只需一个花本,但现在的大图就需要5个。”这就意味着需要14400根丝线,才能做一个纹样。再加上梭子的重量,仅是5个花本,就重达30斤。而仅是做完花本的时间,就要花一年。这时,贺斌大胆引入了数码技术来挑花结本,这才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只希望让蜀锦的技艺越来越丰富,使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大。从某种角度来说,创新也是对蜀锦传统技艺最好的传承。”从2005年起,贺斌一共招收了3批徒弟、共10多个人,现在已经走了一半,怎样让徒弟留下来,成了让这位手艺人最苦恼的事情。“现在掌握全部工艺的人,只有我了。没有传人,所以我很着急啊。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守住蜀锦织造的技艺。”
【责任编辑】:shujin 版权所有:http://www.jinmaxiu.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文章:去成博看《延禧攻略》中蜀绣的秘密
下一文章:蜀绣历史上的独有地位有目共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