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文章详情
杨德全:整理蜀绣谱系 推动蜀绣走向世界
中国蜀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德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图/姬东)
蜀绣双面绣《紫檀木芙蓉二条鱼》(图片由作者杨德全提供)
在第三届中国成都非遗节期间,中国网记者采访了中国蜀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德全。这位从事蜀绣30多年的艺术大师,谈起蜀绣来如数家珍。如今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代表作《金沙太阳神鸟》曾随“神六”遨游太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走上红地毯,向世界展示瑰丽的蜀绣艺术。采访中,杨德全介绍了蜀绣的历史,谈到了她将如何传承这门手艺,对蜀绣的未来,她充满了信心。
中国网:请您跟我们谈一谈蜀绣的历史。
杨德全:蜀绣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清华大学教授考证,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还有三星堆出土的太阳神身上的纹饰来看,那纹饰就是蜀绣最早的代表性纹饰。在明清时期,蜀绣是皇室的专业型工厂,相对于其它绣种来说,蜀绣是“产业型”发展的,从业者也相应的就是产业型工人。蜀绣代代相传,通过口传心授一直到今天。蜀绣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至今,被世人所追捧,说明蜀绣有非常大的艺术魅力。
中国网:蜀绣有哪些特点?
杨德全:蜀绣的最大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平起光亮、车拧到家”。蜀绣的针法细腻,色彩过渡柔和。另外,蜀绣的锦纹也在整个四大绣里面应该是保存最完好的,拉锦纹跟其它绣种都是不一样的。
举例来说,最能代表蜀绣作品的题材就是“芙蓉鲤鱼”。“芙蓉”是成都市市花、“鲤鱼”是锦鲤。从绣制过程及工艺来说,蜀绣的“芙蓉鲤鱼”轮廓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上色却是从上到下,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是从下到上,色彩的跨度和光泽变化全掌握在艺人的手上。在表现熊猫的黑白相间与中间过渡这一点上,蜀绣也做得比较独特,那个眼睛看起来都是亮亮的。这完全要归结于蜀绣针法在绣制熊猫眼睛的时候是十分讲究“丝毛感”的,在绣第一层的时候就要为下一步打好基础,留有余地。
粤绣含金的成分多一些,在绣品上做填充也是粤绣的一大特色。其它的几大绣的是不具备的。湘绣绣的老虎非常棒,老虎的毛发细微、色泽独一无二。苏绣的人物形象掌握得很好,总体的感觉就是细腻。苏绣在表现鲤鱼的时候其绣法跟蜀绣很不一样,绣出来的鱼鳞不是一个变化一个变化的,在表现鲤鱼的动态方面有所欠缺。
中国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您是如何理解保护性生产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呢?
杨德全:2006年蜀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蜀绣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国家如此重视民族文化、重视蜀绣,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也很荣幸能够成为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与此同时,国家在资金、宣传力度等方面给予蜀绣大力的支持,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让我感到我从事的蜀绣这门艺术前途十分光明。
我个人认为,保护蜀绣是需要资金的,这个资金有一大部分是要通过拓展市场来获得的。在这一过程中艺人首先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开发一些适应市场,同时老百姓消费得起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当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利润,我们会用这部分利润来开发一些高端的产品。高端产品首先要设计,一件好的绘画作品未必就是一件好的绣品设计,行内叫“行画”。绣品的设计首先就是要考虑工量、技法能否完成等因素。我们要求设计人员既要美观、大方、好看,又不能太耗时了,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跟刺绣艺人进行沟通,只有经过反复沟通,才能够达到设计与刺绣的高度统一。高端产品的开发与绣制难度大、时间长,期间花费的成本是十分巨大的。
说到蜀绣这门手艺的传承,现在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有些年轻人不乐意一天到晚坐下来慢慢做刺绣这件事,而我却非常想更好地将手艺传下去,这就要想一些办法。授课过程中,我跟徒弟们尽可能地面对面进行沟通讲解,跟他们讲,我是怎么样到现在还是坚持这门艺术的,并手把手教授蜀绣技术。一路走来带出了一批不错的弟子,我希望他们能将蜀绣更好地传承下去。
中国网:您最近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三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展览,也展出了很多您的作品。在与游客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感受?
杨德全:这次参展我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花了大力气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我作为非遗传承人参加展会,带了几件平常放在家里舍不得拿出来的作品拿到展会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我觉得十分欣慰。
这些绣品虽然价格不菲,但有这个机会让感兴趣的游客去品味珍贵蜀绣所传承的文化积淀也是我所认为的传承。在文化这个层次上说,让游客深深体会蜀绣的博大精深,产生文化的认同、民族的骄傲就再好不过了。
中国网:您打算在未来为蜀绣做点儿什么?
杨德全:为了把蜀绣更好地传承下去,我正在做两件事。
第一是编一部蜀绣谱系,完整准确地记录上一代艺人手中传下来的138种蜀绣针法。这也是四大名绣当中惟一一部针法种类最完整的书面记录。预计完成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第二要丰富、壮大成都蜀绣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得到了文化厅、文化局的大力支持。虽然现在馆内已有上百幅作品,但我不满足。馆内除了我手中的珍贵作品以外,我也在整理一些原来我们绣坏了的绣品,把他们修复出来。我的目很简单,就是通过这个博物馆把蜀绣宣传出去,让蜀绣走向全世界!(文/钟明)
上一文章:蜀绣老艺人高中武:“我准备创办微企,让手艺传下去”
下一文章:80多种蜀绣针法绣出红楼群芳神韵